为深化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构建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职’面未来,智启新章”就业指导系列活动。活动聚焦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向大一新生开展大学规划指导讲座,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规划专题讲座,形成了从入学启蒙到毕业冲刺的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
在大学规划讲座中,高星爱老师以“上大学的意义究竟在何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学教育的本质。她指出,大学不仅是知识积累的深化,更是拓展人生视野、奠基职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她强调大学应成为系统的人生历练与价值升华的过程,帮助学生将阶段性学习与长远职业目标有效衔接。在互动环节,高星爱针对学生提出的职业选择与学业规划等疑问,逐一耐心解答,并提供针对性指导。通过本次讲座,学生们对大学目标更加明确,有效缓解了入学初期的迷茫感,增强了自我规划的能力与信心。

学院依托“问卷调研—需求分析—靶向指导”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线上全覆盖调研精准把握学生需求,为高年级学生提供靶向式就业指导。指导内容围绕思政专业的四大核心发展路径——企业求职、公职考试、考研升学与基层项目,采用“分类拆解+数据支撑”的方式展开系统剖析。整场指导始终坚持“带着问题讲,拿着数据说”的务实方法,以学生实际困惑为切入点,用具体数据回应疑问,切实帮助毕业生在关键择业阶段明确方向,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了就业指导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书山砺剑终成器,职海乘风始见帆。此次就业指导系列活动有效融合了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构建了“以数据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精准为特征”的就业工作新模式,推动就业指导实现“按需供给、精准滴灌”。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高质量就业注入持久动力。(撰稿:朱玲 审核:张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