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专硕团支部组织全体同学赴烟台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血脉”主题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悟初心:沉浸式触摸胶东革命记忆

烟台山作为承载胶东地区百年革命史、海防史的“红色地标”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全体同学在景区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烟台开埠陈列馆——胶东革命史陈列馆——抗日烈士纪念碑”的研学路线开启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在烟台开埠陈列馆,讲解员结合老照片与史实生动讲述了近代以来烟台作为海防要塞的战略意义以及军民抵御外侮的英勇事迹。团员王佳妮在研学手册上写下感悟:“我站在这里眺望黄海仿佛能听到百年前的炮声与呐喊,更懂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走进胶东革命史陈列馆“星火初燃”“抗日怒潮”“解放之路”三大展区的珍贵文物、场景复原、影像资料将胶东军民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革命战争年代,胶东有50多万名青壮年参军,280万人次民工支前,7.6万余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7250名干部南下北上,走出16位共和国上将,胶东革命精神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历久弥坚。在胶东子弟兵团事迹展柜前同学们驻足良久——泛黄的军装、锈迹斑斑的手榴弹、烈士生前的家书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的英雄精神具象化。从陈列馆内的静态史料到景区内的动态场景,马院学子在“看、听、思、悟”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党建带团建”的学习氛围也在此次实地研学中得以升温。

缅怀先烈铸信仰:纪念碑前厚植家国情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响起,纪念碑上“抗日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全体同学整齐列队,神情肃穆,低头默哀1分钟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默哀结束,党员代表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心得感悟,团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誓言在山间回荡,党徽与团徽交相辉映成为烟台山的动人风景。此次悼念活动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让党员、团员在庄重的仪式中强化了身份认同 —— 党员带头传承红色基因,团员主动向党员看齐,“党建带团建”的凝聚力在缅怀中愈发坚实。

知行合一启新程:专业赋能践行思政使命

返程途中,同学们围绕“如何将烟台山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展开的热烈讨论不仅是马院学子“专业赋能思政使命”的具象体现,更可依托“党建带团建”组织优势延伸为对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红色资源为纽带,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设计分层递进的育人方案,让胶东革命精神从“研学场景”走向“课堂日常”,也让未来思政教师在“学段联动”中深化专业认知。党员代表吴昕彤结合专业所学提出建议:“可以设计‘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专题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史料研读等方式来感受革命精神。”同时,团员也分享了将烟台山海防史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结合的思路。专硕团支书总结道:“此次党建带团建活动,既是一次红色研学,也是一次专业实践。希望大家把在烟台山的所学所悟转化为今后教书育人的动力,用红色基因滋养青年成长,用思政力量点亮青春梦想。”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红色对话,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专硕学子以党建带团建的生动实践证明:只有深深扎根于红色血脉中,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为信仰力量,外化为育人实践,才能在知行合一中担当起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绽放光彩。(撰稿:鞠瑞杰 王娇 审核: 张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