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南区一号教学楼218室举办以“AI时代的学术思辨”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由张夺教授和巩红新博士指导,2024级研究生参与此次学术分享。

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中,陈卓、贾丛瑞、吕伟烨和封宝洁四名同学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长远趋势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海洋意识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学术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问题等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四位同学的分享,巩红新指出,AI个性化教学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要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质。张夺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生成文献综述,但无法替代学者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更需保持学术定力。

本次学术沙龙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AI时代学习变革议题的理论认知,还在交流中为后续学术研究方向的深耕与知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路径指引。学术沙龙作为学术创新的试验场、思维升级的训练营、跨界交流的连心桥,注重培养研究生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学术精神,激发研究生的学术自主性、创新性,使研究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切实助力研究生在新时代构建核心竞争力。(撰稿:张静文 审核:邢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