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5日,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鲁利童辛志愿服务队,以“民族复兴,乡村亦振兴”时代课题为依托,以“一馆一园一基地”实践项目为载体,走进兰陵博物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及苍山暴动纪念地开展实地调研学习,感悟乡村振兴,赓续历史血脉,立鸿鹄志,做奋斗人。

首先来到了兰陵博物馆,在9个主题展厅中,团队成员们以兰陵文化的开始、发展、繁荣、转折、复兴、融合、浮沉、奋斗、崛起为故事线,深入了解了兰陵文化的发展历程,被兰陵浓郁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息所震撼。深入馆中,“兰陵汉画像石”、“大儒画廊”和“兰陵翰墨”三个专题陈列厅向成员们传递了辉煌灿烂的传统历史文化。在“兰陵汉画像石”馆镂空艺术装置墙勾勒出的汉代风度、“大儒画廊”馆整个空间蕴涵的神圣与庄重氛围及“兰陵翰墨”馆陈列展示的兰陵古代书画印章中,成员们深切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时代风貌与人文精神,切实了解到兰陵发展的恢弘成就和浓重历史气韵,感悟出历史悠久的传统兰陵文化对于如今乡村振兴繁荣发展奠定的深厚文化基础。

山明水秀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互融合,为成员们呈现了一幅人文历史、农耕文明兼具的幽静画卷。园内共分为农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等十个功能区。在游览“锦绣兰陵”、“华夏菜园”、“雨林王国”等特色农展馆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看到了以苍山县行政版图为依托,主要山川河流为框架,以分布在县境内人文地理景观、风土人情为主线和节点的美丽富饶的苍山大地;了解到当地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从中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人民所坚持弘扬的沂蒙精神和坚定选择的新型集体化道路,真正领会了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

走进苍山暴动纪念地,成员们在一桩桩故事,一段段历史中重温了革命时期的红色记忆。在浏览“白色恐怖下的抗争”等四个展厅的过程中,成员们以聚焦苍山暴动历史事件为主题,以翔实的文史资料和现代化多媒体所播放的视频影片为载体,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师生间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追忆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明确了苍山暴动建立了兰陵县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在广大民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并为后来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体悟出革命先烈感人事迹和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宝贵品质的同时也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青年党员王沐备受鼓舞,他表示:“了解过苍山暴动历史后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毅然决心,激励着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坚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中边走边学,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的壮阔历程,看到了乡村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下一步,实践队成员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时代主题持续深入基层,多方向、多维度调研学习,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大历史观,在把握理论主动的过程中引领实践主动,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中去;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把个人的奉献精神融入时代洪流,把人生理想融入强国建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用青春力量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强烈的主动精神引领青年责任担当。(转自:中国青年网)